在恐懼之中,我活得好辛苦,甚至會不想活。我想要找到面對自己恐懼的方式。
當我在恐懼之中時,我會持續找書、找網路,希望看看哲人如何談論恐懼。我深知做這件事時的自己是處於恐懼之中,然而這也許是危機中的轉機。透過病痛,讓自己更為覺知。
這兩周因為小圓點、頭的不舒服兩件事,我從克里希那穆提(Jiddu Krishnamurti)的著作,獲得了一些力量,同時找到方法。當然,這個方法需要練習,尤其在面臨疼痛時練習。
首先,我發現「進入恐懼狀態」,是我的習慣。從小我就敏感於自己身體是否有病痛,一有病痛就是要看醫生。家母對於身體的病痛十分敏感,這被我繼承了下來。
一旦「進入恐懼狀態」成為習慣,那就表示只要「足以引發恐懼的事」一出現,在自然而然、無意識之下,我就會自動啟發我的「恐懼」。什麼是「足以引發恐懼的事」?如身體的痛感就是。所以,一旦我發覺身體有點小痛,就會自動輸入各種相關的念頭,然後念頭帶動恐懼的情緒,我就掉下去了。這個「恐懼的運作過程」整個是自動播放,我幾乎察覺不到它的開始。
第二,我因自小就敏感於身體的各種細微變化,因此當我敏感時,我需要庇護、需要安全感,所以我很依賴。我依賴很多東西,依賴可以依賴的人、依賴討好別人、依賴邀請朋友到家裡讓我分散注意力、依賴身體舒適、依賴藥物、……。透過依賴,我可以讓自己以為我是舒適、安全的。
簡單說來是這樣:我依賴藥物與依賴身體的舒適度來讓自己安心,一旦藥物看起來無效,身體開始不舒適,我就陷入恐懼。因此除非我「依賴的東西」能夠滿足我,我才能得到自由。但當我越依賴藥物與身體的舒適感以獲得自由,卻得不到身體的復原與舒適感時,我就越焦慮,也離自由越來越遠。也就是,當我極度想要的東西離我越來越遠時,我的恐懼也隨之加劇。
第三,我依賴,卻無法被滿足──如同我期待身體健康卻無法如我所願,我就在恐懼中越來越空虛。換句話說,病痛在我身上,我只能自己能去面對,別人都不懂。
空虛感、越來越大的恐懼感,讓我想逃離現狀。但現狀就是如此,我根本無處可逃。因此我的恐懼越來越大。
第四,我每天都在比較自已身體的變化,身體狀況好,我就開心,身體有點小不舒服,我就擔心。我透過「比較」,讓自己變得焦慮、恐懼。恐懼,是因為「比較」而來。而「比較」的附帶產物,就是自我苛責──我怎麼可以有負面的想法、我應該要樂觀、這樣想對我的身體不好、……。
15日那天當我閱讀了克里希那穆提之後,我突然了解到,我一直都在比較自己的健康狀態,一直在比較中苛責自己和自己的身體。我以為我愛自己、愛自己的身體,但原來都是謊言。只有當身體讓我感覺舒適時我才愛祂。了解到這件事時,我眼裡都是淚水,我跟我的身體道歉,我深切地抱抱自己。被我抱過的自己,突然間變軟了,我的身體,似乎不再對抗腦中的念頭了。
了解了這個過程之後,我能做的是。
第一,保持臨在,投入當下的活動。盡量很警覺地看到腦中念頭的來去,會引起恐懼的念頭,往往藏在千千萬萬個念頭之中突然冒出來。只要它一冒出來,我最好立刻看見它,否則,我就會開始被帶走。
第二,因為了解到我多習慣「比較」,因此除了要更警醒地看自己的念頭之外,必須不下判斷──不自我腦補說 變嚴重了、該怎麼辦等等。這個步驟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蠻難的,明明感覺到身體的不舒服卻要不下判斷,談何容易。但我依然嚐試。我試著做事情時更專注,然後每做一小段時間就回來觀照自己的呼吸,感覺身體內部的起伏。看到所有的東西都不做判斷。例如看到美麗的花草時,不下判斷(這個好美啊!)。看到路上的狗大便,也不下判斷。一旦看到自己在下判斷了,就是「知道」,沒有進一步的自我苛責:哎呀,我怎麼又開始判斷了。
這個練習是我近日的功課。我想,小圓點和頭的不舒服,都是來提醒我,要去面對更深沉的自己,慢慢清理自己。那就一步一步來吧!
【書摘】
因為小圓點,3月15日晚,我找來克里希那穆提(Jiddu Krishnamurti)《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》(方智),頁123-124有一段對吸菸成癮的討論吸引了我的注意:
(節錄)習性是一種死的東西,它是一種機械化的行為,而一個人愈奮戰,反而愈增加習性的能量。可是如果一個吸菸的人懂得覺察自己的習性,如果他開始覺察自己把手放入口袋,拿出香菸,輕拍它,把它放在唇間,點燃它,然後吸第一口,如果每一次當他周而復始地做這件事時,他只是觀察而不責難,不說吸菸有多麼糟,那麼他就不會給這份習性再增加能量。
次日接小孩練琴前,因前晚克里希那穆提的討論對我認識我的恐懼有相當的幫助,因此我在網路上爬文,希望看看他是否還有其他的教誨。我看到一篇〈恐懼__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〉,這篇的最後一段讓我十分感動,我重複閱讀好幾次:
當你的整個生命——在學校裡,在遊戲中,在大學裡,在辦公室裡都被局限於比較,那你知道心理上不比較地生活是什麼意思嗎?每件事情都比較。不比較地生活!你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嗎?那意味著沒有依賴,沒有自滿,沒有追尋,沒有要求;因而那就意味著愛。愛沒有比較,所以愛沒有恐懼。愛不知道自己是愛,因為詞語並非所指之物。
留言列表